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SC2008]几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模式

作者:  沈卫峰   日期:2008/6/6 17:55: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急性血栓性完全阻塞,治疗的目标是迅速、完全、持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预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介入或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目前主要采取溶栓及抗血小板的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替罗非班。药物治疗方便快速,甚至可以在院外进行。在国外如果患者发生症状在3个小时以内,采取院前溶栓治疗可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国内有很多患者不可能在3个小时内及时采取救治。院前溶栓或救护车内溶栓可能无法做到,因为我们的救护车基本上仅是运送患者的工具,且在救护车内很难抢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再灌注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监测凝血指标等。同时还牵涉到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内目前尚未开展院前(救护车内)溶栓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急性血栓性完全阻塞,治疗的目标是迅速、完全、持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预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介入或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目前主要采取溶栓及抗血小板的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替罗非班。药物治疗方便快速,甚至可以在院外进行。在国外如果患者发生症状在3个小时以内,采取院前溶栓治疗可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国内有很多患者不可能在3个小时内及时采取救治。院前溶栓或救护车内溶栓可能无法做到,因为我们的救护车基本上仅是运送患者的工具,且在救护车内很难抢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再灌注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监测凝血指标等。同时还牵涉到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内目前尚未开展院前(救护车内)溶栓治疗。

根据我们以往3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如果患者从发生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到入院3个小时或者6个小时以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溶栓,无论是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和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善,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治疗。但由于一些医院无条件做介入操作,因此需要将患者转到可以做介入的医院,这种转院介入治疗的效果也优于在当地药物溶栓。我们提倡将来在社会上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的相关信息报道,告诉人们哪些医院可以做介入,以便在病人发生症状的第一时间,去这些医院治疗。此外,我们也发现在国内(例如上海)许多医院已具备冠脉介入治疗的设备,但伤缺乏行急诊再灌注治疗的人员,时上级医院可以派相关人员(特别是冠脉介入操作的专家)协助当地医院进行。我们的研究证实,这种转运医生的方式更加安全有效,可在国内进行推广。

同时,为了争取时间,我们还可以行易化的PCI,即在患者到达医院后,第一时间用药物治疗例如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此时准备冠脉介入治疗,使在最理想的时间(90分钟之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病人到达急诊室后马上应用血小板IIb/IIIa阻滞剂较在导管室应用更加有效,特别是介入前血管开通率高,远期预后更好。

总之,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的策略中,应体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即在患者到了医院以后,要争分夺秒地处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救护车上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通知可以做介入的医院相关医生做相应准备。然后将患者直接送入导管室,将可能的延迟时间尽可能缩短,期望将来可缩短在30分钟以内。但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政府和医院外的公共措施与努力,如机场、火车站等一些公共场所放置的AED,有助于患者发生室颤时的当场抢救。心肌梗死的抢救模式实际上也与此相同。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沈卫峰心肌梗死再灌注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