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ESC2009]永久性房颤患者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较植入CRT预后差的原因分析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9/8/31 17:28: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心脏同步化治疗(CRT)是难治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和心室非同步收缩患者的一个标准治疗方法。 方法:单中心注册研究,连续入选1999-2007年1721例接受CRT-P或者CRT-D植入的患者。我们回顾分析了与窦性心律(第二组)相比,植入CRT时有持续性房颤(第一组)对预后(差 = 0, 无变化 = 1, 更好 = 3分)的影响。我们在第一组中分析了重新恢复窦律或者需要房室结消融情况。植入CRT后3个月,累积心室起搏<90%者建议接受房室结消融。


目的:


    心脏同步化治疗(CRT)是难治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和心室非同步收缩患者的一个标准治疗方法。
方法:单中心注册研究,连续入选1999-2007年1721例接受CRT-P或者CRT-D植入的患者。我们回顾分析了与窦性心律(第二组)相比,植入CRT时有持续性房颤(第一组)对预后(差 = 0, 无变化 = 1, 更好 = 3分)的影响。我们在第一组中分析了重新恢复窦律或者需要房室结消融情况。植入CRT后3个月,累积心室起搏<90%者建议接受房室结消融。

结果:

    372例患者(22%)植入CRT前为持续性房颤(第一组);1349例患者则在植入CRT前为窦性心律(第二组)。第一组与第二组相比,基线水平以下情况有显著差别:年龄((73±6 vs. 66±8 岁: p<0.05),性别(男性 82% vs. 72%: p<0.05),左房直径(53±6 vs. 45±6 mm: p<0.05)和临床严重心衰的病程(17±6 vs.9±5 月: p< 0.05)。而以下基线情况没有显著差别:NYHA(3.2±0.5 vs. 3.0±0.4),LVEF(23±8 vs. 25±8%),左室舒张末内径(66±7 vs. 64±11mm),BNP(1212±871 vs. 965±772 pg/ml),QRS宽度(166±42 vs.157±32 ms)和基础疾病(冠心病 62 vs. 57%)。在长期的随访中(4.6±1.7 年),两组间的临床改善情况类似(2.4±0.7 vs. 2.5±0.5),然而第一组的死亡率要高于第二组(62/372即 17% vs. 121/1352即– 9%: p <0.01)。而且第一组中42/372 (11%)的患者在植入CRT后1年转变为窦性心律;而且221/372 (59%)的患者因心室起搏<90%而行房室结消融。

结论:


    心力衰竭、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永久房颤患者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植入CRT后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客观指标的改善。窦性心律的恢复和二尖瓣反流的减少可能是逆转左室重塑的机制之一。然而,后期拓展的因严重心衰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为指征植入CRT,经研究证明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前者的死亡率较高。

 

编译:钟光珍 陈牧雷 杨新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版面编辑:李雅峰



CRT房颤窦性心律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