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国内是刚刚起步。本次大会也做了报告,包括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扩张之后到了晚期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不能耐受心脏外科手术——换瓣。为此,选择先用球囊扩张进而过度到将来能够经皮带瓣支架介入手术,这主要是针对不能耐受晚期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其前提条件不允许,如高龄患者或者其他的容易导致体外循环、出血等问题的患者,不能耐受、创伤性大而且死亡率很高。
《国际循环》:.您能展望一下未来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前景吗?
蒋世良教授:在国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国内是刚刚起步。本次大会也做了报告,包括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扩张之后到了晚期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不能耐受心脏外科手术——换瓣。为此,选择先用球囊扩张进而过度到将来能够经皮带瓣支架介入手术,这主要是针对不能耐受晚期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其前提条件不允许,如高龄患者或者其他的容易导致体外循环、出血等问题的患者,不能耐受、创伤性大而且死亡率很高。因此就选用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术来治疗。运用介入的方法经过经皮穿刺,一个是通过静脉系统穿过房间隔进入二尖瓣,再从二尖瓣到主动脉瓣,其好处是对动脉损伤小,其不利的地方在于需要穿过房间隔容易造成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现在可以从股动脉进入,本次大会中已经报道,导管从25F到21F到18F的翘管逐渐变细,对动脉血栓小,而且做完以后还可以用血管塞进行封堵。这样更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性,降低了病人的危险性。
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还没有在人身上做临床实验,国家已经列入了十一五执行计划,国家出资200万投资这个课题。据有关方面报道,有关此类的支架已经研制出来,但目前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尚未在人身上做临床实验。因为其安全性、相容性、适应症还没有得到确切完整的证实。
《国际循环》:请您谈一下目前国内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您在这一方面有哪些经验?
蒋世良教授:目前与国外的差距是相当大的,国外目前已经运用于临床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早在几年前,带瓣的支架植入已经取得了成功,尽管技术成功了,但是由于病人既定的条件比较差,导致其下肢缺血性坏死,存活了半年最终死亡。但是后来又有一些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带来了很好的临床效果。预计将来会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而且对临床晚期主动脉瓣病变的病人是一个很好的福音。如果这一治疗方法得到了有效的证实,则又增加了一种非手术的介入方法。
我们的经验很有限,以前主要是做球囊扩张,没有做经皮瓣膜带瓣支架的植入术,主要是因为没有器材。估计将来在球囊成型术的基础上如果开展经皮瓣膜带瓣支架的植入术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以前主要以球囊术来治疗二尖瓣狭窄,而现在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也可以通过球囊术来修复。其主要手段有:其一,用一个夹子把二尖瓣的前面和后面夹住,两个大口变成了两个小口,使得返流量减轻,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其二,通过静脉系统,用一个环在冠状静脉窦处进行环缩,从而减轻二尖瓣的返流量。
以前主要做外科手术,现在运用了很多很好的介入方法。
《国际循环》:如何避免及治疗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时的并发症?
蒋世良教授:从2002年以后,尤其是国产封堵器问世以后,国内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开展比较普遍。我国目前在世界上做得也是最多的。
但是应该警惕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时的并发症尤其是晚期的并发症。本次CIT大会上也已经报道了最严重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就是房室传导阻滞,现在看来不仅是近期发生,一般说来室间隔术后需要观察5-7天,其目的是前期其并发症还没有反应,但是过几天之后其局部水肿由于摩擦影响了传导,此时可以影响速度导致传导阻滞,尤其是靠近室间隔的后下方,其传导束正好经过这个地方,一旦发生水肿压迫传导组织,就可能引起心跳减缓,可能原本心跳80-90次降低到40-50次,发生脑缺血、甚至晕厥等现象。出现这些情况如果继续运用药物治疗,有一些能够恢复过来,但是有一些会发生永久性的房室传导阻滞或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就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随着病例的增多和随访时间的延长,晚期的并发症包括术后2个月甚至13个月还发生术后晕厥,检查后发现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后不得不安装永久起搏器。这一点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到底如何避免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选择病例、术前做电生理探测该方向是否有房室传导束经过,如果做导管是否会引起房室传导阻滞?根据我们的经验,一旦在术中,导丝、导管、封堵器封堵立刻发生的心动过缓、速室传导阻滞需要高度警惕其速室传导阻滞发生的不可逆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对于一动就会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人就不能盲目尝试,应该马上停止。
目前外科相对而言尽管创伤要大一些,但是要避免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一些方法。包括其闭合的时候避开速室传导束的走形,用U字形的方法来缝合能躲开传导速的地方,尽量不要引起缝扎、水肿引起的压迫等等。这些是外科手术避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时产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介入医生而言,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完全避免的方法,只能在术中不断去摸索。一旦发生这类情况最好不要再去尝试。如果术后没有或者术中有这些情况产生,医生应该严密的观察,及时准备一些防治性的措施,如激素等。一般从术后第一天到术后第五天,如果后面仍然发生这类情况,则可以有效的延长患者的死亡时间。如果发生房室传导组织可以安装临时起搏器或者用一些利尿剂将水肿压回来,还可以选择一些影响心肌的药物如VC等。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有大部分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仍然还有很少的患者无法避免。总之,房室传导阻滞的避免情况还不是很乐观。
对瓣膜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建立轨道比较困难而反复操作把左室壁弄破而产生的心包填塞,就必须马上进行开刀手术。一般而言做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医院如果没有外科大夫最好不要参加这个项目,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避免瓣膜的损伤,一定要在术前严格选择病例,不要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再一个就是位置比较合适的。通过超声或造影仔细观察到底是否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果在术中发现,则尽快停止。
另外,术后需要严格做随访——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的随访。
《国际循环》:今年6月份中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学术沙龙将在北京举行,请您谈谈本次会议的年筹备情况?有哪些亮点?与往届有哪些不同?
蒋世良教授:今年的先心病沙龙将于6月份在北京召开,目前相关的工作已经按部就班的在进行,在本次CIT大会上我已经联系到了先心病领域的大部分专家,主要是国内先心病手术做的病例数较多的专家。
今年我们将继续秉承“共同参与、广泛交流、规范发展中国先心病介入治疗事业”的宗旨,以病例讨论为主要形式、以第一手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就先心病介入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讨论,届时我们将邀请国内外100余名活跃在先心病介入治疗一线的知名专家对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最新成果、最新经验进行交流,对20多个精心挑选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疑难特殊病例进行充分而广泛深入的讨论,并将邀请国内部分著名心外科专家参会,介绍外科术中介入治疗先心病的经验。并且我们将继续关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本次大会我们以交流经验为主旨,以病例分析和专题讨论为主要形式,以技术规范化和疗效最优化为原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