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
自2006年有研究报道药物洗脱支架可能增加血栓、心肌梗死和死亡以来,有关药物洗脱支架长期安全性的报道很多结果并不一致,对此尚未达成共识,今年已有多篇重要报道,如2月《柳叶刀》的论文显示,药物洗脱支架3年支架内血栓累积发生率可达2.9%,而3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报道表明,6个月后药物洗脱支架比裸金属支架的年死亡危险高0.5%,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年复合风险高0.5%到1.0%。您如何看待这些数据?是否认为我们应该减少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
郭丽君教授:
药物洗脱支架问世之后,临床医生手中有了新的武器,很多试验证实药物洗脱支架明显减少了临床事件的发生率,但是,去年ESC会议之后,两个配对分析告诉我们,药物洗脱支架晚期血栓的再形成率有高于裸金属支架的趋势,随之带来的是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升高。近来有很多的注册研究、回顾研究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因此药物洗脱支架的晚期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虽然没有像国外一些研究有经过证实的血栓的,但是确实有一些患者在院外不明原因的猝死,可能跟晚期血栓有直接的关系。
一些大的中心也发现,药物洗脱支架置入两年之后,仍然有血栓形成的病例,因此对药物洗脱支架的再认识,是我们需要再评价的问题。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不应该无所顾忌的扩大化。现在某些导管室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率几乎占到了80%甚至是100%。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药物洗脱支架呢?这是临床医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裸金属支架较药物洗脱支架还是有它应用的空间的,对于一些大血管短病变、急性心肌梗死、高龄患者,特别是没有糖尿病的患者,这些患者选择金属支架也有很好的临床预后。许多临床研究也证实,在选择的患者当中,金属支架的靶血管重建率在10%-12%左右,应该说这个数值临床是可以接受的,一些高龄的患者如果给他放了药物洗脱支架,那么抗凝时间应该是延长的,但是高龄患者可能伴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可能在他发病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抗凝时间的延长有很多不确定性,一旦需要停用抗凝的话,可能带来心脏事件的发生,所以我觉得对于高龄患者、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大血管短病变的患者、或者是既往放过金属支架没有再狭窄的这些患者,应该是有裸金属支架的适应证的。
对于药物洗脱支架应该主要针对那些有糖尿病的患者,在目前所有的试验中,经过配对分析,只有糖尿病这组患者药物洗脱支架减少了临床事件再发生率,对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整个MACE的发生率,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是相类似的。
《国际循环》:
中国现阶段对放射线施行的计量的规定入如何?在患者进行检查的时候,医疗机构提供了那些保护措施?
郭丽君教授:
放射线目前在我们国家管理的还不是很严格,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应该接触到多少射线,计量应该是多少,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相关规定,我觉得对于患者的保护,应该提到日程上来。我认为应该做一些调查研究,在介入方面对于放射线的管理,国外的文章报道也不是很多。有些报道也都是针对整个机体的检查,比如说CT.它有一些计量限制。
《国际循环》:
那么您认为药物洗脱支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是否安全?
郭丽君教授:
目前还没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药物洗脱支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明显优于裸金属支架,国内有一些试验结果,但是样本量不是很大。结果为药物洗脱支架明显优于裸金属支架的病例,这样的研究不是太多,多数是两个类似,或者药物洗脱支架略微好一点,意义不是特别明确。而且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血管病理学的变化跟慢性心脏患者的不太一样,它一般容易是一个炎症反应,药物洗脱支架放进去之后,会不会增加炎症反应,会不会造成溶血机制方面的问题,或者对这些血管本身已经有破坏的患者的远期血管病愈合情况,现在都认为是不太可知的,有些基础研究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药物洗脱支架之后,局部容易形成血管外向重构,甚至是血管瘤的发生。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洗脱支架还需要一些临床试验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