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实例聚焦:心力衰竭临床实践病例大赛激战正酣,赶快来投票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8/8/20 16:55:09    加入收藏
 关键字:心力衰竭 临床实践 
  众所周知,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在全球已有超过2600万心力衰竭患者,并且患者数量仍在持续增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指出,我国心力衰竭现患人数450万;英国国家心血管预后研究所(NICOR)心力衰竭审计报告2011显示:对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现有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仍有局限,即使经RASI+BB治疗心力衰竭1年死亡率仍超过20%。
 
  多项研究表明,心率的良好控制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新型药物伊伐布雷定作为首个心脏窦房结起搏电流(If)通道选择性抑制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If电流,降低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显著降低心率,延长舒张期,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风险,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及改善心室重构。
 
  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力衰竭协会(ACC/AHA/HFSA)发布了针对2013版ACCF/AH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的更新,并在JACC杂志发表。其中指南中第一部分关于新型治疗药物已于2016年5月发布,更新要点均集中于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两部指南均更新或修改了窦房结调节剂伊伐布雷定的推荐。对经指南指导药物治疗的NYHAⅡ~Ⅲ级,LVEF≤35%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最大耐受剂量β受体阻滞剂后,如果静息窦性心率仍≥70次/分,推荐应用伊伐布雷定(II A)。
 
  但现实世界中探索伊伐布雷定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方案层出不穷,积极早期联合伊伐布雷定与常规治疗方案,能快速控制心率,缓解心力衰竭症状,远期获益如患者病死率及住院率降低比经典治疗方案的获益更加明显。其原因主要来源于其降低心率,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及其独立于β受体阻滞剂的逆转心室重构的效应。
 
  为优化心力衰竭患者心率的管理,应用新药物,新方案如伊伐布雷定的使用时机如何把握?怎样调整剂量?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众多医生脑海中。实践出真知,由施维雅公司举办的心力衰竭临床实践病例大赛,以期通过具体病例诊疗的形式,临床医生能分享、交流诊疗心得,共同探讨心力衰竭治疗策略。
 
  大赛特别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担任评选嘉宾。目前,病例正在持续更新中,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您可参与投票互动,选出您认为的优秀临床病例,并可在评论区留言,发表您的见解。
 
  特邀嘉宾评委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董吁钢教授
 
  主要社会职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心衰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分会委员兼抗心律失常药物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于人工心脏起搏、心血管危重病,以及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病等的诊治,在各级杂志发表论著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新立教授
 
  主要社会职务:中华心血管病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副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1996-2000年曾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做博士后研究,发表SCI文章40篇,多次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众多指南及共识的修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周京敏教授
 
  主要社会职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专业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第七届卫生专科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科研基金课题项。参与11-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预警和失代偿期综合防治的研究”申请和实施。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