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沪上特色经验分享!《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白皮书发布,助力全国房颤规范管理迈上新台阶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22/7/29 13:45:19    加入收藏
 关键字: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房颤患病率持续升高,而知晓率、规范化治疗率偏低,制定和实施房颤规范防治策略对于提高疾病检出率、患者知晓率及规范化治疗率对房颤疾病控制的意义重大。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在房颤疾病诊疗管理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房颤规范诊疗管理体系,其丰富经验值得全国借鉴学习。
 
 
2022年7月21~22日,2022年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会议暨《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及房颤规范化培训会议成功召开。全国及上海心血管领域众多专家共同见证白皮书发布并分享上海市房颤规范防治宝贵经验,同时对房颤规范防治、尤其是节律控制规范化治疗最新进展进行充分探讨。
 
《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白皮书发布及解读
 
白皮书隆重发布
 
 
在上海市卫健委的指导下,《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白皮书由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上海卒中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上海市医师协会心内科分会共同编撰而成,并得到上海市卫生健康统计中心的大力支持。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介绍了白皮书的编撰之路。
 
上海市房颤管理具有明显地域特征,主要包括高度老龄化和城市化、政府管理水平高、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及医疗水平高、医保覆盖率高、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相对完善、房颤中心建设及医生培训和患者教育较早等。
 
为梳理上海房颤管理现状,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房颤全程、同质化管理水平,白皮书工作于2020年底开始酝酿、讨论,历经数月研究和撰写,2021年6月初稿编写完成,后经多次审校,2021年11月最终定稿。2022年7月21日,在上海市卫健委领导、医学会领导以及临床专家的共同见证下,白皮书正式发布。为方便更多专业人士查阅使用,该书以《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的探索与实践》为书名,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同期出版。
 
白皮书的基础具有专业技术的先进性和数字化医疗的前沿性,基于上海市居民健康大数据库和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应用的远程心电诊断平台数据库开展了精准分析。针对应用远程心电监测、诊疗设备、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的上海市282家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基于心电图大数据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白皮书作为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的重要成果,将促进推动上海市房颤规范防治体系建设的深入和完善,充分发挥区域联盟“示范先行,上下联动”的先锋探索作用,深化房颤专病分级诊疗,让更多房颤患者获益。同时,白皮书也将对全国房颤中心的建设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助力全国房颤规范管理共同进步。
 
嘉宾致辞
 
 
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表示,房颤对社会和医疗资源的消耗巨大,加强对房颤的全程、规范、科学、分级分层和同质化管理势在必行。《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是全国省市级政府首次发布的白皮书,也是单病种管理的首个白皮书,体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对广大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也体现了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加速房颤中心建设,推进对房颤规范管理的不懈努力。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讲到,我国成人房颤标准化患病率为1.6%,患病人数大约2000万人,且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因此亟需强化房颤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房颤中心联盟的指导下,在上海市专家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区域内房颤及心律失常的专科诊治能力。《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白皮书的发布,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上海房颤发病基本情况及医疗数据,对于未来推进房颤规范化管理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上海市医学会谭鸣副会长指出,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成立3年以来,已在27家医院建立房颤中心,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房颤联合专病门诊,广大市民可以就近得到房颤等相关疾病救治,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看病难”的问题。李毅刚教授组织带领数十位专家历经1年,编写成的《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白皮书,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房颤的规范化诊疗,提升上海市整体房颤综合管理诊治水平。
 
 
上海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吴宏处长强调,《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白皮书项目是上海市心房颤动管理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房颤单病种管理,不断深化房颤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房颤管理的新模式,同时也为其他慢病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深入解读白皮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群山教授对白皮书进行了全面解读。白皮书内容包括房颤疾病概述和防治、上海市房颤发病和防治、全国房颤发病现状、上海市房颤中心质控要求和相关工作、房颤相关医学研究和进展等五大版块;房颤规范管理路径、房颤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上海市房颤中心名录及联盟构架等六大附件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房颤具有(卒中风险高)、(患病人数超2000万)、(规范化抗凝治疗率仅28.7%)、(疾病负担沉重)等特点。从上海地区来看,房颤管理现状主要如下:
 
对3000万上海市医保居民的最新流调显示,上海现有房颤患者约26.8万人,总体患病率0.88%,成年人患病率0.99%,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总体抗凝率(56.57%)高于全国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
 
房颤相关介入手术(消融、左心耳封堵等)量增速明显;
 
在症状控制上,用于节律控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使用逐年增加,心室率控制药物广泛应用但呈下降趋势;
 
脑卒中等临床终点事件仍不容忽视,5.5年随访卒中发生率6.09%,以缺血性卒中为主;
 
上海市不同行政区、不同等级医院诊疗现状和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包括抗凝比例和导管消融比例等。
 
房颤综合管理“上海方案”是具有中国和上海特色的“ACC to ABC”新型房颤综合管理策略,在欧洲指南“CC to ABC”基础上新添加了“A”(Administration、Association、Afib center)。“A”的内涵为在上海卫健委、医学会指导下,整合国内外医学学会制定的最新房颤管理指南,结合中国和上海实际,落实各级房颤中心(单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房颤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同时,由卫健委等部门下达以全程、同质化管理为目标的行政指令、奖惩条例等保证房颤综合管理策略落实。
 
由此可见,上海方案“ACC to ABC”更加强调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在房颤综合管理中的督导地位,强调各级医疗单位在房颤综合管理中承担的不同角色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上海方案”是白皮书编写的目的,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上海方案”的重点任务包括健康档案(“房颤管理平台”数据填报)、功能定位(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流程(明确房颤分级诊疗服务流程)。目前,上海市房颤分级诊疗已经启动,按照上海方案“ACC to ABC”,在三个区域徐汇/杨浦/长宁试点。相信在卫健委领导下,在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仁共同努力下,上海市房颤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一定会成功,也期待白皮书的发布将助力上海市房颤规范化诊疗工作达到新高度。
 
总结发言
 
 
上海市卫健委章雄书记指出,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各单位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凝聚更广泛共识,动员更广大力量,把房颤诊治提高到预防这一公共卫生课题的高度。以《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白皮书为指导,通过推进单病种的分级诊疗,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的结构布局,促进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立一套共享、共赢的合作体制,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以房颤作为突破口,以白皮书作为规范,探索以区域联合体为框架的疾病分级诊疗模式,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房颤规范化培训:聚焦节律控制,从手术到药物,热点逐一看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分享了房颤中心建设经验。通过东方医院房颤中心和浦东新区房颤中心联盟同步建设,目前房颤分级诊疗制度已落地浦东,建立了房颤单病种全程管理体系,成立三级联合社区房颤管理团队;并通过全专结合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全专结合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少稳教授介绍了房颤节律控制循证学新进展。早期节律控制在各种类型的房颤患者中均可带来获益。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证据,其中Change-Afib针对首次发现房颤住院患者进行早期节律控制治疗,EDORA研究则第一次将心房纤维化纳入研究终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教授介绍了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新进展。冷冻球囊消融适应证已从阵发性房颤扩展至持续性房颤。从2013年底第一代球囊冷冻消融导管进入中国,至2020年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手术进入一年一万例时代。随着《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房颤中国专家共识》发布,该手术的临床应用得以进一步规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文青教授阐述了房颤导管消融术后AAD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发展迅速,但临床仍存在一些未满足的需求,如术后房颤复发率仍较高。目前,最新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导管消融术后使用AAD来减少房颤复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仙先教授重点介绍了决奈达隆在房颤治疗中的证据和地位。决奈达隆是中外权威房颤指南推荐的首选节律控制药物,不仅可有效维持窦律时间,减少房颤复发,而且可降低心血管住院或全因死亡复合终点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原研决奈达隆(迈达龙?)于今年4月在我国重磅上市,进一步满足房颤患者用药需求,是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窦律后长期维持治疗的优选AAD。
 
结语
 
《上海市心房颤动规范防治》白皮书发布意义重大,目前上海在房颤管理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将其丰富经验进行总结并推广,可促使上海及中国各地房颤中心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在白皮书的助力下,以及房颤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相信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将迈上新的台阶。
 
MAT-CN-2216340
 

相关文章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