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中国房颤周 | 马长生:“规范、提高”,房颤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的主题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8/1/17 10:24:28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中国心脏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北京心脏学会协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承办的"中国房颤周"学术活动即将于1月21日至1月27日隆重举行。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中国心脏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北京心脏学会协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承办的"中国房颤周"学术活动即将于1月21日至1月27日隆重举行。

 
    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的培训项目,心血管病学能力提升工程之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的一部分,在活动召开之际,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在访谈中畅谈了对该大型继续教育活动的计划与设想。
 
    我国在心房颤动的临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房颤动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其发病率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水平提高、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可以说,心房颤动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病领域的主战场之一。因此,如何优化心房颤动患者的综合管理策略,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心房颤动规范化诊疗技术的推广还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率低、医生及患者对心房颤动危害的认识不足、治疗技术存在壁垒、部分地区医保的报销存在差异、医生和患者培训教育的规范化程度存在不足等。
 
    只有充分认识到目前心房颤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才能促使我们积极努力寻找对策,不断提升临床工作质量,从而为全面降低心房颤动患者总体心血管事件风险、减轻心房颤动人群的整体医疗负担做出贡献。
 
    "中国房颤周"学术活动将有助于心房颤动综合管理、导管消融的能力提升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心房颤动综合管理能力方面统一的培训平台和能力认证机制。针对基层医生及心内科专科医生,只有按照统一的标准接受心房颤动综合管理培训,才能培养出水平相对较高的临床医生。因此,为推动房颤规范化诊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们希望通过"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及能力考评指标,为提升我国居民健康水平、降低心房颤动社会负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房颤周"学术活动,将于1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四地会议现场及网络平台同时举行。届时将举办14场专题讲座,计划完成19场、57例心房颤动介入治疗的手术直播演示。内容主要围绕心房颤动患者危险因素控制、室率控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抗凝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及手术并发症防治、左心耳封堵等专题,以期进一步提高心房颤动诊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以此产生示范效应,为提高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培训效率和培训水平提供参照。
 
    有效抓住需求进行重点培训
 
    首先,在技术层面,我们希望建立详尽、完备、易于操作的心房颤动诊疗流程和规范,并在临床实践和应用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更新,依据个体化特点,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推进诊疗规范化,促进规范有效的诊疗手段和高水准技术操作快速普及。依托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优势,建立新型高效的互联网培训支持平台,开发心房颤动诊疗决策支持工具,从而解决目前临床培训内容参差不齐、受众不全面等问题。
 
    为面向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实际需求,我们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的支持下,将启动心房颤动专科服务能力培训与认证环节,依托心房颤动诊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心房颤动培训基地、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结合相关基地和单位的经验,建立起有效的推广模式,推动成熟、先进诊疗技术和诊疗规范的普及与推广,系统提高我国心房颤动的整体诊疗水平。通过开展心房颤动相关技术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加强实时远程会诊和临床指导等网络服务,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心房颤动诊疗能力。
 
    另外,我们将实时分析培训项目中所产生的数据与信息,提取心房颤动诊断治疗质量的关键指标,并通过问题反馈和培训教育,通过信息平台共享数据。建立包括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神经科、介入科等专业医生在内的并发症救治团队,使发生急性并发症的患者能够及时高效地得到救治。
 
    心血管病学能力提升工程中培训效果评估
 
    以心房颤动为例,我们希望建立起心房颤动管理的质量评估体系,鼓励尽量多的医院和医生参加,定期对各中心的抗凝治疗率、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规范化程度、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关键指标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个医院。定期发布心房颤动诊疗技术的适宜性标准和报告,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新型高效的互联网培训支持平台下,实现不同层级医院间的双向交流与合作。
 
    希望通过这种培训和质控相结合的方式,为心血管病乃至整个医学领域的培训与医疗质量提高带来新的模式。
 
    专家简介
 
    马长生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是国际上最大的心房颤动诊疗中心之一。学科带头人马长生教授创立了我国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开创了我国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事业,并推动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中国心房颤动队列(2万例),完成中国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发起全国"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安全倍增"五年行动。
 
    马长生教授现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脏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和北京心脏学会主任委员。
 
    担任Circulation副主编,JACC全球顾问,Circulation AE、Europace、JCE、JICE、CMJ等杂志编委。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奖、推动"北京创造"的20位科技人物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心律失常)等荣誉。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5篇,主编《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介入心脏病学》等成为本专业教科书的学术专著多部,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1.  科技部心律失常创新团队

    图2.  首创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2C3L术式,2015年向第20届美国房颤大会现场直播手术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任琳琳



中国房颤周马长生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